教會歷史
約瑟·斯密翻譯聖經


約瑟·斯密翻譯聖經

教約4576778691

當約瑟·斯密在1820年代末葉翻譯摩爾門經時,他不只學到拉曼人和尼腓人的歷史。

不止一次,摩爾門經指出,聖經中「許多明白而寶貴的部分」已經遺失。11830年的夏天,出版摩爾門經後短短幾個月內,約瑟·斯密有意開始重新翻譯聖經,以恢復其中明白而寶貴的部分。這樣的工作違反了當時盛行的觀點:因為詹姆士王欽定本聖經尊榮的語句中包含了神完整無誤的話語。

約瑟沒有按照傳統方式翻譯,沒有查詢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經文或詞典來翻譯一本新的英文經文;相反地,他使用詹姆士王欽定本聖經作為出發點,然後在聖靈的引導下加以補充和修改。

雖然約瑟在文法方面作了許多微小的修正,並在一些地方使用現代的用語,然而他較不關心這些語言技巧上的修改,反而比較重視透過啟示來恢復當代聖經中並未包含的重要真理。歷史學家馬可·史塔克認為此種翻譯的特色是重「思想,而非語言」。2

約瑟·斯密從1830年夏天到1833年7月辛勤地翻譯,把這個工作視為一項神聖的使命,並稱之為「我召喚中的副業」。3儘管某些翻譯的部分在約瑟·斯密去世前曾刊載在教會的刊物上,但約瑟·斯密的聖經譯文在他在世時未曾出版過。

即便如此,在教義和聖約的篇章當中,仍可以明顯看到先知努力投入這項事工的證據;翻譯聖經的過程直接催生了教義和聖約中的許多啟示,其中十幾篇與翻譯的過程有直接關聯,同時包含了給約瑟和其他人與此項事工相關的指示。4

翻譯過程

1829年10月,當埃格巴·格蘭丁印刷行還在印刷摩爾門經時,奧利佛·考德里從格蘭丁印刷行買了詹姆士王欽定本聖經,約瑟·斯密的翻譯事工即是使用這本聖經。

約瑟在1830年6月於紐約州的考斯威爾獲得了他形容為「摩西的異象」的啟示,5這很可能促成約瑟著手進行翻譯的工作。這則啟示現在收錄於無價珍珠中的摩西書第1章。在最初翻譯聖經的手稿中,從創世記第一章開始(現在的摩西書第2章)皆是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哈茂耐完成的,約一個月後,由奧利佛·考德里和約翰·惠特茂擔任抄寫員。此後不久,在一項對約瑟的妻子愛瑪·斯密所說的啟示當中,主指示愛瑪擔任約瑟翻譯工作的抄寫員,6但她顯然只做了一小段時間7(見教約25:6)。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約瑟幾乎將創世記翻譯完成。

那一年的12月,西德尼·雷格登在俄亥俄州受洗後,前往紐約州的菲也特會見他新信仰的領袖。約瑟·斯密獲得一項啟示,指示雷格登擔任他的抄寫員:「你要為他抄寫;我會給予經文,那經文就像在我胸中一般,可使我的選民得到救恩」8(見教約35:20)。

雷格登於是開始擔任抄寫員,在他和約瑟記錄下以諾的故事後不久,約瑟又受到指示要停止翻譯一段時間,把教會遷去俄亥俄州(見教約37:1)。他服從指示,並在嘉德蘭落腳不久後,又再次使翻譯工作成為他的首要任務之一。在1831年2月上旬,約瑟獲得了一項啟示,指示他要建一座家宅,使他可以「住在裡面翻譯」9(見教約41:7)。幾天後,另一項啟示向約瑟保證會如他所求「將經文給你」10(見教約42:56)。

第45篇

翻譯事工的初期重點是創世記的經文,但1831年3月7日的啟示很快地改變了約瑟的方向。這則啟示收錄在教義和聖約第45篇,約瑟奉命暫時擱置舊約的翻譯,轉而專注於新約的翻譯。

他受到指示:「我允許你們,你們現在就可以翻譯,好使你們為將來的事作好準備。我實在告訴你們,重大的事正等著你們」11(見教約45:61-62)。

因此,約瑟和西德尼隔天就開始翻譯新約聖經。他們持續工作直到那年夏天前往密蘇里州為止;然後約瑟和愛瑪在秋天從嘉德蘭向南遷移大約30英里到達俄亥俄州的海蘭,住進約翰·詹森的家後便又開始翻譯。此次搬遷一部分原因是約瑟試著找到「能在平安和寧靜中翻譯聖經」的地方。約瑟·斯密後來回憶說,抵達詹森的家以後,他花了大部分的時間準備繼續他的翻譯工作。12

約瑟也開始著手督導教會並在該區域傳教,接著他在1832年1月獲得一項啟示,指示他要再度專注在他的翻譯工作上,「直到完成為止」13(見教約73:4)。就在2月16日,當他和西德尼·雷格登翻譯時,他們在詹森的家中獲得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啟示;當傾注心力翻譯約翰福音時,他們經由求問得到了榮耀國度的異象,成為這萌芽階段的教會中重要且嶄新的教義的來源。如今,此一異象包含在教義和聖約第76篇。

第77、86篇

無獨有偶地,有一段關於啟示錄內文的解釋,現在收錄於教義和聖約第77篇,同樣也直接起因於聖經翻譯的事工。這部分的形式為一系列的問題和答案,被認為是受靈啟發的文字,也收錄在早期的啟示書中。

1832年9月,約瑟和愛瑪離開了詹森農場,回到了嘉德蘭,並在之後數個月繼續努力翻譯,只是現在多了菲德克·威廉幫忙擔任抄寫員。同年12月,由於翻譯事工,又獲得另一項啟示,這次的啟示闡明馬太福音第13章中麥子和稗子的比喻。這項啟示如今收錄於教義和聖約第86篇,指明後期時代的全體聖職持有人要「作我以色列民的拯救者」14(見教約86:11)。

1832年7月,約瑟寫信給威廉·斐普說道:「我們已經完成了新約聖經的翻譯。」

他寫道:「偉大和美好的光榮事蹟已顯明。」又說:「舊約的翻譯正大步邁進,仰賴神的力量,我們可以按照祂的旨意做一切事情。」15

舊約聖經的翻譯工作仍在努力進行著,約瑟在1833年1月記錄:「這個冬天都花在翻譯經文上;在先知的學校如此,坐在大會當中亦同。我體驗到許多心靈振奮的時節。」16在1833年3月,約瑟獲得指示,翻譯工作結束後他應該「主領教會和學校的事務」(見教約90:13)。於是,他急切地推進翻譯的工作。

第91篇

約瑟·斯密很快就翻譯到詹姆士王欽定本聖經當中,14部被稱為旁經的福音書。雖然在約瑟·斯密的時代大多數的聖經都收錄這些福音書,然而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質疑這些旁經作為經文的地位。17有鑑於這項爭議,約瑟想知道他是否應該翻譯旁經,於是把這個問題帶到主的面前。為此他所獲得的啟示,現在收錄在教義和聖約第91篇;其中教導約瑟,雖然「其中包含許多真實的事情,而且大部分翻譯都正確;其中也包含許多經人手竄改而不真實的事情。我實在告訴你,沒有必要翻譯旁經。」18(見教約91:1-3)。

略過那些部分,約瑟繼續努力翻譯舊約數個月,直到1833年7月2日一封信函由總會會長團(成員為約瑟·斯密、西德尼·雷格登和菲德克·威廉)從嘉德蘭寄給錫安的聖徒,記錄著「這一天我們完成了聖經的翻譯,為此我們要對天父報以感激」。19

翻譯的傳承

約瑟去世之後,他的遺孀愛瑪保留了翻譯的手稿,並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重組教會於1867年出版。對於現代的後期聖徒教會而言,約瑟·斯密的翻譯成為無價珍珠(摩西書和馬太福音第24章)的部分內容,並為後期聖徒版的詹姆士王欽定本聖經腳註中,提供許多資訊。

這項翻譯工作對教會產生的另一項重要影響,是它形塑了教義和聖約內容的方式。目前教義和聖約有超過一半的啟示,是約瑟·斯密努力進行聖經翻譯的三年期間當中獲得的。20許多啟示是約瑟努力恢復聖經中明白而寶貴的部分時,因對福音的理解增加,進而受到靈感啟發而提出問題,最終獲得的答案。

  1. 見尼腓一書第13章,第14章;摩羅乃書8:33

  2. Mark Lyman Staker, Hearken, O Ye People: The Historical Setting of Joseph Smith’s Ohio Revelations. (Salt Lake City: Greg Kofford Books, 2009), 313. For more on the nature of the changes Joseph Smith made, see Scott H. Faulring, Kent P. Jackson, and Robert J. Matthews, eds., Joseph Smith’s New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Original Manuscripts (Provo, UT: Religious Studies Center,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2004).

  3.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josephsmithpapers.org.

  4. 見第35、37、41、42、45、73、76、77、86、93、91、94和124篇。

  5. Visions of Moses, June 1830, josephsmithpapers.org.

  6. Revelation, July 1830-C, josephsmithpapers.org.

  7. “Emma and the Joseph Smith Translation,” in Insights. Vol. 16, Issue 4, August 1996, Maxwell Institute,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 Utah.

  8. Revelation, 7 December 1830, josephsmithpapers.org.

  9. Revelation, 4 February 1831, josephsmithpapers.org.

  10. Revelation, 9 February 1831, josephsmithpapers.org.

  11. Revelation, 7 March 1831, josephsmithpapers.org.

  12. Mark Lyman Staker, Hearken, O Ye People: The Historical Setting of Joseph Smith’s Ohio Revelations, (Salt Lake City: Greg Kofford Books, 2009), 310.

  13. Revelation, 10 January 1832, josephsmithpapers.org.

  14. Revelation, 6 December 1832, josephsmithpapers.org.

  15. Joseph Smith to William W. Phelps, 31 July 1832, josephsmithpapers.org.

  16.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A-1, josephsmithpapers.org.

  17. Steven C. Harper, Making Sense of the Doctrine and Covenants, (Salt Lake City: Deseret Book, 2008), 340.

  18. Revelation, 9 March 1833, josephsmithpapers.org.

  19. Letter to Brethren in Zion, 2 July 1833, josephsmithpapers.org.

  20. Robert J. Matthews, “Joseph Smith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JST),” Encyclopedia of Mormonism. vol. 1, Daniel H. Ludlow,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767.